在忙完了工作后,终于上了凌晨飞往纽约的飞机,经由香港转机,明亮的机场。其实世界上越来越多机场,看起来都一模一样。想起 刚刚读的Tiziano Terzani , A Fortune Teller Told Me: Earthbound Travels in the East 。作者是常住亚洲的意大利籍记者,因为多年前算命师告诉他在1993 年不应该乘搭任何飞行交通而选择了在地球表面上造访亚洲。在开始时他诉说地表旅行,不管是汽车,行路,火车,轮船等等这些曾经是人类旅行的移动方式的浪漫,哀悼现在飞行旅行的冰冷。当你从十万公里高空进入一个地区一个国家,从飞机体内被吐出来,踏进冷气直吹的钢骨玻璃高科技的机场,所有国家看起来没有两样。确实我这一代根本已经没有那种余裕去享受地表旅行的乐趣(我甚至是在两年前才有机会搭上KTM 呢!),当然这听起来像是借口。在我个人的例子来说,多数时候都是在紧迫的时间表里面挤出一些时间来旅行,当然想法在这压扁的时间里面尽量多享受目的地,而不是花一个月在行程上面。而且,现在还有客用轮船吗?
已经错过了旧启德机场的魅力(电影里的场景,飞机贴着高楼顶部下降的画面总是有那么一点浪漫的感觉)只有尽力发觉这新机场的好处。好几次在这里转机,可是都没有时间发掘什么,这次倒是有些时间,都在吃吃喝喝,到书店看书买书去。一直觉得香港是文化沙漠,在香港或者九龙看到的书店,都少了文学气息,反而都是些功利商业的书,或者最多只是蔡澜类的散文,和台北书店的味道相对立。看到比较喜欢的是一件在九龙专卖历史书籍的书店,都是大块头的明史,二十四史等等。可是读了龙应台的香港笔记后,决定多发觉香港文化的那面。曾经是孙中山,许地山,张爱玲这些人知识启蒙成长的宝地,今天孕育什么样的文化花蕊? 惊喜的发觉牛津出版社发行的书本,都比较值得在这里买,于是买了好几本这系列的书籍:北岛,韩寒,余华。另外马家辉的文笔我蛮喜欢,也买了他的新书{中年废物},在漫漫长途上面一举读完。
另外林夕的散文最近开始追,喜欢他自己挖苦自己那种调侃。真的,说道来,人还是人啊。
从香港飞往纽约,不幸的坐在中国小孩旁边,被折腾的累极。当然更可怜的是小孩的妈妈。典型的孩子奴,这小皇帝一路上哭闹,睡觉一直踢我这个可怜的路人,醒来后由顽皮非常,而那妈妈奴隶则完全歇斯底里的分裂在要管教小孩的性格和满怀歉疚的奴隶心态,在终于爆发了教训了小孩后又不由自主的道歉:妈妈对不起你。。。买噶特!很恐怖的未来世界,在为数众多的中国小皇帝长大掌托的中国,是否会将世界带去荷兰?
在折腾了十六个小时后,降落的时候却遇上暴雨而被迫降落Newark 机场,然后从New Jersey 乘搭火车到纽约后,已经是午夜了。好累好累。体内的时钟得用五天来调整,不过也好,积累的疲劳终于在这里好好的释放。有点贱的是,终于可以什么都不做好好玩玩,休息的时候却心里内疚起来,真是真是贱骨头。
纽约真是适合看电影的城市,不知道为什么。不过都是在看DVD 啦:值得一提的是,园子温导演的Cold Fish 给予的震撼真的是。。。哎呀呀。。。他的其他作品也都非常的争议性,可是这部电影真是太血腥太震撼了(还有大叔演员演的真好!)
而近期读了的书本都值得一提,很幸福的一本接一本都读了很有趣的著作(当然也读了一些有点浪费时间的书啦)
读了好书的感觉我也不知道怎么形容,不过在知道了这种感觉后,会觉得在完成了一本好书后,盖上封底的时候觉得惆怅,啊,下一本书希望是Good Read。很幸运近期读的都觉得非常值得,心里好像好好运动了一下。说起来,纽约也真是个很好买书的地方,在West Side Books,Books Off, The Strand 等等书店买上些书,在一个月的时间拼命在读,不过重逛的时候还是觉得好多好多好多好多书引起我的兴趣,令我产生绝望的感觉,如何在有限的生命里面读上这么多看似无限的书籍?说起来有点笨,不过真的在The Strand 的地下层面对好多好多觉得很有趣的书时心中浮起这个伤心的绝望感。
而且在这里买书都很便宜哦!新书都合理的标价在20美金以内,而旧书店淘宝则从1美金到10美金不等,不过1美金!买的时候有点觉得亏待作者。
到华府的时候也在Dupont Circle 那里的 Kramer Books and Cafe 消磨时间,喝到好好喝的啤酒(Brooklyn Brewmasters 的 Concussion) ,和看到眼花缭乱的书,特别钟情于那里的Travel Books。从Marco Polo, 到John Steinbeck, 到 David Wallace Foster 都写了关于旅游的书;他们触动的不知是驿动的心,而且还有那份对人景事物的关怀。我自知并不是很好的旅行者,不过读着这些杰出作者的观察时,总想自己去看,呼吸,聆听,触摸他们说到的人事物。年纪大了追求的都是这些细节的Nuances,在皱纹里面寻找隐藏起来的美丽。好像说喝啤酒这回事,刚刚开始喝是中学(嗯,是有点触法的)的时候,只是为了看起来很酷,一点都不好喝(真的Carlsberg 怎么会好喝?) 只是觉得苦而已。现在到处旅行的时候,啤酒是个走累了坐下可以很享受的喝的饮料,而且总会尝试当地特有的啤酒,最好还是那些微型酿酒厂的出品,真的可以在醇厚的液体里面尝试到各种不同的花香,果味,空气的触觉,告诉你这个地方的人文环境。这个时候,年纪大了真的很好。品味的东西开始往细腻方向去,吃喝的量减少了,可是素质提升了:这就叫体会人生啊。不知道中年有时如何呢?倒是有点期待的。
觉得美国这个国家伟大的地方在于,它真的可以容许各种不同的声音,各个不同的立场同时发言;这些声音可以从最愚蠢的到最鐫智的,极端主义到犬儒主义,爱国者或者大爱者,都可以毫无顾忌的尽情发言,而这个论坛的包容性会在各造意见中找出那个妥协的平衡点。书店里面看到的,有点像这个的缩影。纽约作为国际性的大都市,当然华尔街的重要是无可否认的,如果没有经济的支撑,各种文化项目无法蓬勃发展,至少在这个资本主义的世界里。不过如果纽约只有华尔街,它会伟大吗? 纽约之于伟大是它涵纳世界精英(当然也收容难民,流氓)它有庸俗的文化也有精英文化,它有来自世界各地的美食音乐舞蹈。
许多美国商人在赚取了大量的金钱后,将这些金钱不是去铸造自己的铜像,也不是任由家族相残争取家产,而是将这些钱投入公益基金,文化基金,塑造一种文明。更令我佩服的是纽约的Central Park。我无法想象我们的政府商人公民们有这么崇高的意识去效法这种有远见的行为。当然我也不想掩饰现代纽约华尔街那种唯利是图的心态(尤其是在嬉皮时代后的反刍近三十年间)而且街上当然也充彻着许许多多的流浪汉,也有许多驮着背的老妇人,犯罪率还是令人担心;而且生活在纽约是非常不容易的事。不过正面的是,这里的心灵生活素质还是蛮令人神往的。
单单从NPR 电台的节目听到有趣的各种报道,讨论,就算普通Call In 的听众都可以很有智慧的,很思辨清晰的说出自己的看法时,就觉得纽约很不简单。一个城市的伟大在于它的市民的素质,应该是这样说吧。
这里分享我喜欢的钢琴家Brad Mehldau 的写作,他的文笔就如他的音乐一样的知性雄辩。
http://www.bradmehldau.com/writing/papers/scope_01.html
孔子说的听了好音乐(在广义来说,读了好书听了好意见看了好电影)三日不知肉味,我想我可以开始了解。
还有就是,在纽约四处会看到这些铜像,不是什么有钱人,而大多是文化贡献人,Beethoven, Verdi, Webster 等等。他们应该也不会在争吵什么贝多芬不是美国人,或者什么种族什么的。他们想的应该是,谁对这个世界的贡献良多,我们就敬仰他(反正就不是在考据他的祖先来自什么地方在这里落脚多少年)
如果我们有这样的胸襟,我们的城市也会伟大起来的。
共勉之。